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作为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黄山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何在保护遗产的同时,阐释和展现黄山独有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韵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2023年11月20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发布公告,决定从2023年12月1日起,对莲花峰实行封闭轮休。这是黄山管委会资源保护管理部门历经五年跟踪监测,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基本要求》,对五种代表性植物样株生长指标进行检测后,提出的封闭建议。而与莲花峰形成轮休AB角的另一座山峰——天都峰,目前仍在封闭状态,其开放日期也将由管委会经科学研判后对外公布。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文章,详细阐释黄山在国内首创的这一做法,欢迎关注。
●什么是封闭轮休?
●为何莲花峰和天都峰互为轮休“伙伴”?
●山峰何时“休息”又何时“开放”?
●在山峰“休息”时人们又忙些什么?
●封闭轮休的成效
秀美黄山 作者 许云红
自2023年12月1日起,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开始进行新一轮“景点封闭轮休”。游人熟悉的莲花峰已进入封闭轮休;作为替换“伙伴”,另一座山峰天都峰,也将经科学研判后全新亮相。这是黄山资源保护管理相关部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基本要求》,结合近5年跟踪监测和对5种代表性植物样株生长指标进行检测后提出的建议。
自1987年开始,黄山已进行了4轮景区山峰轮休。为何要大费周章,让黄山风景区的部分山峰轮流“休息”?黄山处于高海拔地区。这里植物生存的生态条件十分脆弱,即便是个体矮小的草本植物,也会经历极其缓慢的生长发育过程。而黄山遗产地内的植物、植被一旦受到损坏,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其恢复过程相当漫长,而在天然条件下,恢复的可能性更小甚至完全不能恢复。
黄山印象 作者 张军
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进入黄山风景区的游客人数增加。当时的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等热门景点,游人集中、游览面积狭小,生态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景点周围及游道两侧的生态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局部土壤裸露、板结,水土流失,树木长势趋弱,森林病虫害突出等问题。
踏雪游黄山 作者 叶永忠
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从“海洋休渔期”和“封山育林”的实践中受到启发,“为啥不让黄山的山峰也能歇一歇?”这一设想随后创造性地演化为“景点封闭轮休”新理念,并于1987年10月进入实施阶段,管理部门开始对始信峰实行封闭轮休。在封闭期间,游人禁止进入,以人工辅助自然恢复的方式,促进始信峰树木、林下植被生长,以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丹霞揽胜 作者 李明
经过近两年的轮休后,研究人员发现:始信峰植物种类和生物量都呈现大幅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恢复。随后,天都峰、莲花峰、丹霞峰、炼丹峰等高海拔景点也都陆续推广了始信峰的方法。封闭轮休制度初见雏形。现在,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已逐步形成独特、有效的“景点封闭轮休”管理模式,“封闭轮休”有了非常具体的定义:对遗产地范围内因生态承载力所限,但又长期对游人开放,导致植被生长受到影响,尤其是景观植物生命力下降的高海拔景点实行定期轮流封闭。这里的“高海拔景点”一般是指海拔达到1350米以上的山峰。“休息”的山峰会通过人工辅助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措施,恢复景点植被生态环境。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也会进行系统的生态监测与评估,再判断重新开放的时机。
封闭轮休期限,一般为3至5年。在经过长期、定点定位的观测调查后,研究人员取得大量详实、可信的数据。2010年10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基本要求》《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封闭期管理》《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开放期管理》3个地方标准发布,明确了封闭轮休的起始期限、封闭期或开放期的景点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