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子页左侧图片1
网站子页左侧图片2
网站子页左侧图片2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资讯>>旅游资讯>>资讯详情
旅游资讯详情
齐云山导游词
作者:叶振      来源:齐云山景区     更新时间:2022-12-9 10:08:26     浏览次数:1288次

齐云山导游词

 

     “天开神秀,大道齐云”。欢迎各位来到齐云山景区。

齐云山景区不仅有着优质的山水资源,而且也是一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名山,在清代,齐云山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正在打造国际文旅游憩目的地。目的地由三大区域构成,分别是齐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由家黄山齐云营地、齐云小镇。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游客中心。在我们的右手边就是自由家营地。整个营地占地500亩,主要由树屋世界、亲子游乐园、户外俱乐部三部分构成,可以露营、住宿、游乐、休闲。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住一住,走一走,体验一下夜观星空、露营树顶的奇妙感受。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齐云小镇。这座小镇是徽派村落的特有布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水系称为福海,取福如东海之意,是徽州水口园林的再现。水对于徽州人来说,是福气更是财,因此家家户户都会与水为邻。福海的水通过善水渠将福气和财气源源不断地送到小镇的每家每户。齐云山小镇的打造,秉承“镇景一体化”的理念,在这里,你既可以观景,又可以阅读、品茶、体验徽州的手工技艺、欣赏现代时尚的文化创意产品,感受时光从指尖流过的感觉,让心灵回归自然。

前方就是齐云山月华索道站,我们将在这里乘坐索道上山到达景区大门望仙楼。乘坐索道,既可以云海穿行,眺望悬崖峭壁上的月华天街村,又可半空俯瞰,欣赏横江清流,田园村落。如果选择步行,则需要绕道东边,先过登封桥,步行一个小时左右,走完号称“九里十三亭”的霞客古道,到达望仙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乘坐索道飞渡横江进入齐云山景区。齐云山古称白岳,历史上,他和黄山这对双子星在徽州大地上南北辉映,留下了“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的美誉,汤显祖也写下了“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千古名篇。我们徽州人,无论行走多远,身处何方,当我们被问及桑梓之地时,我们都可以像黄宾虹先生一样,自豪而骄傲的回答“家在黄山白岳间”。

齐云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最高海拔只有585米,但奇特的地理构造,却造就了他一年260天的云海奇观。当年嘉靖皇帝也正是因为它这一特点,而赐名“齐云山”。

齐云山景区隶属于休宁县管辖,休宁古称海阳,眼前的这座亭子名叫飞云,是我们欣赏海阳八景之首“白岳飞云”的最佳观赏点。看前方,烟云缭绕,远山层叠,浮沉云海之中,宛若仙境。山下面的横江,它源自黟县吉阳山,是新安江的上游。江上那座桥就是步行登山的必经之道登封桥”,登封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石桥,游圣徐霞客两上齐云山就是从这座桥过的。它九孔十墩,全长147米、桥面宽8米、身高9.5米,它的完整程度,为国内罕见,2019年10月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亭子名为望仙亭,是九里十三个亭中的最后一座了,也是进入景区的大门。亭子两边的这副对联是(1752年)乾隆皇帝游览齐云山后给出的评价: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不过令人惋惜的是真迹已毁于文革,现在是从乾隆的诸多书法作品中,采用集字的方式还原出这幅对联的。道教的核心教义是“仙道可成”,不过古人通过实践以后,知道仙道很渺茫,所以他们给仙字做了重新定义—人在山边即为仙。古诗有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们也常说,人有最简单却最难达成的欲望,就是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当你每天都能吃得香睡得着,心底坦荡无忧愁,你就可以称为仙人了。所谓的仙,不就是无烦无忧嘛。

沿着这条登山道往下,前面就是梦真桥了。梦真”二字,顾名思义就是梦想成真。梦真桥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徽州学子捐建的。徽州自古就有东南邹鲁之称,非常重视教育,休宁县更是中国第一状元县,从宋嘉定十年到清末休宁县总共出了十九位状元,所以休宁被成称中国第一状元县。徽州自古文风昌盛,崇尚格物致知做学问,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且,在封建等级制度里,“帝王将相士农工商”,普通人想出人头地最好的途径就是以文入仕,匡时济世,所以在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读书风气特别好。梦真桥边的这棵榉树,树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它的胸围和树冠在齐云山所有的名木古树中,都是最粗最大的,因此有“树中状元”的美誉。徽州人素有添男丁种榉树的习俗,因“种榉”谐音“中举”,故而这榉树也成了徽州学子求学入仕的圣树。生男孩种榉树,那生女儿种什么树呢?对,就是香樟树,在古代的江南,女儿生下来之后,便会在家门口种上一棵香樟树,女儿出嫁时呢,会把这棵香樟树砍掉做成樟木箱,装嫁妆用。

左手边这里正德古道通往的是洞天福地遗址,洞天福地是齐云山历史上三处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群落之一,另外两处分别是“玄天太素宫”和“玉虚宫”。洞天福地风水环境突出,是一处修行隐居的胜地。明朝传奇道士张三丰离开武当后,正是被洞天福地的风水环境所吸引,在此修行羽化升仙,如今他的墓葬就在洞天福地的混元洞中。

站在真气台俯瞰山下,群山环伺,碧水蜿蜒,两岸粉墙簇簇,四季阡陌纵横,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是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典范。徽州村落的布局既要符合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坐北面南,背山临水),同时还要上应天象,以求吉祥。

今天游览齐云山,诸位感受最多的会是明朝的文化和历史,我们脚下的这条古道就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在是作为一个标本保留的,因为这种丹霞质地的石板的确太容易风化了。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拿风化的特性来说,丹霞石质的物品不易于保存是他的坏处,但也恰恰是丹霞地貌易于风化的特性,才让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瑰丽的奇景。尤其是它的差异风化,导致丹霞地貌形成了很多岩洞景观,而这种岩洞无疑为我们早期的道家修行,提供了居住上的便利,我们眼前栖真岩,就是这种情况。

顾名思义,栖真岩就是真人栖居之所。这里居住的真人名叫龚栖霞,山东人。他在唐朝乾元年间(公元758-760),为躲避安史之乱,在此结庐修炼。由于他开创了道人在齐云山活动的先河,因此,后世人尊称他为齐云山的开山鼻祖,并在此建初仙馆以示纪念。初仙馆的建筑部分是被破坏过的,原有砖瓦以及木质结构全毁了,只留下这个石质的门坊,根据门坊立柱前石狮子的倒挂雕刻风格,我们基本可以判定初仙馆的建筑年代为明初。

道教的神邸中有一部分是历史上的英雄和圣贤,他们为民谋福祉,不计个人得失,终为万民敬仰。眼前这忠烈岩供的就是徽州的历史人物—汪华,他是徽州汪姓的始祖。他在隋唐交替时,作为一方诸侯,保护了徽州百姓,使他们得以免除战乱之苦,百姓感其恩德立忠烈祠供奉。

齐云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持有537处国宝级石刻,这个“寿”字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寿字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题写。这个寿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九是奇数为阳,六是偶数为阴。合在一起就是阴阳合顺健康长寿。齐云山是福寿山,自古就流传着“齐云山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都能活到一百多”的说法,大家都可以到“寿”字底下摸一摸,沾沾齐云山的灵气和福气。

按道教的说法,天门乃是人间与仙界的分水岭。在齐云山的整体风水布局中,一天门恰好借助自然地势完成建筑布局手法”经典。同时,也是意境转换匠心的体现。由此处俯瞰山下,徽派的粉墙黛瓦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梦境般的人间田园;而往里看,却是峭壁合围,珠帘飞洒的道家修行圣地。一座天门,仙凡两隔,不能不说是一种神奇!我们再来看看这天门两侧著名的白岳碑林吧。古往今来,齐云山吸引着众多的文人雅士、高官大贾和虔诚的信徒们,朱熹、王阳明、徐霞客、唐伯虎等名人大家都曾都来过齐云山,他们寄情于峰岩、幽洞,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盛赞名山。正是因为这些名人的到来,成就了齐云山摩崖石刻“江南第一”的美誉。在齐云山的石刻中,年代最早的当属唐代,而数量最多的则是明清,这些石刻流派风格各异,行、草、隶、篆俱全,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清丽,有的刚劲傲骨,有的飞龙走蛇,再加上刻工精练娴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堪称艺术瑰宝。齐云山全山原有一千五百多处石刻,无奈经历了文革浩劫后,现仅存573处。

对面这幅天开神秀”笔法刚劲浑厚,神逸洒脱,是对齐云胜景最中肯的评价。它的作者叫吴蕃,是我们休宁人,他善于写榜书,在他的那个时代,我们休宁的商户如果请不到吴蕃为自己写店招那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这里是真仙洞府,它三面如城垣,正北方靑狮蹲踞,形成一个围合的环境。徐霞客的表述是“三面为围,上覆下嵌,绝似行廊”,正是这种空间构造,为道家修行提供了居住上的便利,因此这里很早就成为修行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另外,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地质博物馆,我们看崖壁上砾岩和砂岩层次清晰可辨,它们在展示着不同的地质水流时期的不同搬运作用。水流大时沉积的是砾岩,水流平缓时沉积的是砂岩。由于砾岩比砂岩要结实耐风化,因此这两者间就会形成差异性风化,而这种差异性的风化,就是丹霞地貌形成岩洞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眼中的风景不尽相同,百样人看百样山,但是如果在看山时,人和山之间能够互为主客体,人山之间相互欣赏,就像辛弃疾词中“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的一样,两者之间才能水乳交融。如果以这种观山体验来评价山上石刻,我想我身后这块由清泉为聂爱敬立,杭州书法家徐佐书的悦山”石刻,无疑境界是最高的。

这座石坊建于明正德年间,门坊上的众妙之门”源自老子的《道德经》,它的意思是“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生化万物的母体,道也是一切奥妙的门户。”大家看,这个妙字写错了吗?当然不是错写,古人是以玄为妙,而今人是少女为妙,体现的是古今之人理念的差别而已,这个岩洞是齐云山最幽深的,按徐霞客在游记中的说法:“深且十五里,东南通兰度”,说是能通到离此地15里的蓝渡,具体如何我们现在无法考据,因为岩洞已被风化的岩石堵塞了,现在我们目前所能见的有31米深。

这道飞泉就是徐霞客笔下极为称道的珍珠帘。他笔下称此处是:“人行其中,泉飞其外”,“珠帘飞洒奇为第一”。珍珠帘的水不大不小,飞飞洒洒,特别有意境,像极了一道珍珠串起来的帘子,而当这些水珠落入碧莲池时,又让人生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龙王庙,龙王边上供奉的就是文曲星了。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认知在科举制出现之后显得更为普遍。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最后产生了科举制。科举制的出现给予了普通百姓踏入仕途的机会。读书人为求一朝入仕,多年寒窗苦读,没有一点信仰是难以坚持的,文昌帝君就是读书人信奉的神明。

好,就在这个位置,让我们回头看下一天门,有什么发现吗?对,有朋友发现了,整座山体就像一个大象。天门恰好成了象鼻与象身的分界点。再把视线往前移,看那座山峰,像什么呢?那座山峰叫青狮峰。这两座山恰好构成了的狮象把门的格局,这是难得一见的风水格局啊。

天开图画”四字是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龚藩锡所题。它不仅用色最奇,而且也是刻得最深的,每字深达六厘米。当我们仰头观望时,都有这样的感觉——乍一看,这四字色彩陈旧,字迹斑驳,但看久了倒有一种越看越亮的感觉,字面上的宝蓝色流光溢彩,夺人眼目。

我们现在行走的山岭叫黑虎岭,二天门就建在黑虎岭上,取名黑虎岭,是因为整个地势就呈现出一只老虎的形状。过二天门后,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我们在真仙洞府时,原本疑是身在世外,而今眼前这粉墙黛瓦又分明提示我们是在人间。这就是被世人称之为“云上天街”的月华街。

月华街在行政上属于村民组级别,里面28户居民,总共100多人。这里面不仅有粉墙黛瓦的民居,而且还有红墙绿瓦的宫观。由于月华街坐卧在丹崖绝壁之上,不禁让人对条街的形成背景产生疑虑。2017年,新华社记者陶明以一篇“悬崖峭壁上的天街村”的报道,一下子引爆了媒体。接着央视十套“地理中国”栏目组来到齐云山景区,他们尝试着从民俗、历史以及地质等维度去解密天街村的形成原因,并以此为题材拍摄了“探秘天街村”的纪录片。

过了三天门,我们就开始进入月华街,从明朝版《齐云山志》中“只闻钟鼓不闻鸡”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这条街在历史上是服务于宗教的,它不是居民生活区,只是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才出现“既闻钟鼓又闻鸡”的局面。

天官府是月华街民宅中建筑等级最高的,这种五凤楼的建筑,本属皇家规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民间除了祠堂之外的私建,都属于僭越,违例者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由于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汪鋐来齐云山是代天子祈嗣,为了彰显皇家的气派和威仪,因此才把他下榻的驿馆修建成五凤楼。至于“天官府”的名称,则是因为汪鋐代天子祈嗣成功,嘉靖皇帝赐封他“天官”的称号而得来的。

榔梅苑是在榔梅庵的遗址上修建的,徐霞客来齐云山两次都是居住在榔梅庵。庵是指结构简陋、体量比较小的建筑,比如说,在山上用树枝搭一个棚,就可称之为“庵棚”;榔梅则是因为在明朝正德年间,齐云山曾经从武当山移植过两棵榔梅树幼苗,分别种植的洞天福地和此处,但是在岁月摧残下,这棵榔梅树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洞天福地的那棵榔梅树却幸存至今,年年开花年年结果。后来,武当山的榔梅树灭绝了,1998年他们又从这棵榔梅树上,分出一株幼苗,种回到武当山的榔梅仙翁祠。

玄天太素宫始建于南宋,原名佑圣真武祠,后由明朝嘉靖皇帝敕建,复建于2015年。太素宫借自然地势,巧妙地把建筑融合其中。建筑坐落在一个类似于椅子的地形之中,椅背子由钟峰、鼓峰和玉屏峰构成,建筑前方的轴线上有一座惟妙惟肖的香炉峰,左右则有青狮和白象护卫。远方黄山山脉如屏似障,山下的横江水蜿蜒回环,这种格局是宫观园林的杰出代表。

历史上小壶天是齐云山道长接待贵宾的地方,这个葫芦形门坊上有字“小壶天”,其实“壶天”指的也是仙境,古人常说,葫芦虽小内藏乾坤,后人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一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里面却是别有天地的状态。现在让我们来寻找恐龙的足迹化石,请大家抬头看,这30多个凸起的印痕,就是恐龙的足迹化石,另外还有一条尾迹化石。

这一片赤紫色的危崖就是紫霄崖,它东西长174米,上下高90米,大气磅礴,真可说是“足未涉而势已夺”,山崖下的建筑叫玉虚宫。玉虚宫建成于明正德十年,也就是公元1515年,是养素真人汪泰元募捐白银3千两,并用十年的时间修建而成的。玉虚宫因山形地势而设,与山岩浑然一体,既完美体现了“天道自然”的和谐之美,又超越了自然之美。

这块由赑屃驮着的红砂石石碑,碑高有7.6米,宽1.4米,用整块红砂岩刻就。正面的《紫霄宫玄帝铭》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唐伯虎的手笔。此碑由唐伯虎撰文,郡人戴炼书写,里人汪肇篆额,由于此三人都是当时所在各自领域的杰出人士,故此碑又号称“一碑三绝”,这也是唐寅一生所写的唯一一块碑铭。科场舞弊案后的唐伯虎,为了排遣心情,来到齐云山。此刻,唐伯虎眼中的齐云山是“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如此景致,使他获得了心灵深层的宁静和人生感悟,他深为齐云山安然、恬适的景所吸引,在齐云山一待就是七天,与养素道长成了好朋友,这块碑刻就是唐伯虎应汪道长之托而写就的。

大家请朝南望,可看到五峰对峙,这五座山峰海拔均在560米上下,不仅形如五位躬身面北,拱揖参拜的老者,更像我们的一个右手手心朝向自己的手掌,它的手指长短和粗细程度非常协调。五老峰是千百万年水流切割的结果。山石何以坚固,水流何其柔弱,但通过时间的积累,柔也能克刚。

五老峰左边那座气势雄浑的赤壁丹崖叫独耸峰,后因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曾在上面安营扎寨,因此又称方腊寨。在方腊寨和五老峰之间那座关隘,就是紫云观。紫云观是齐云山的西大门,历史上江西过来的信众就是由渠口登山后,从这里进入月华街的,每当夕阳西照时,在落日的余辉中,五老峰、紫云观和方腊寨构成的这道屏障便有了一份无法言说的庄严和神秘。

过了紫云观,我们将通过这绝壁上的栈道攀登上方腊寨,在没修栈道之前,方腊寨三面崖体垂直裸露,高差在百米之上,只有正面的山脊上一条宽不过一米左右的小道,且没有任何视觉上的遮挡,这种地势,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70多年前,方腊起义后,一个时期与童贯所率的官军作战受挫,曾率一部分人退守独耸峰上,独耸岩三面绝壁易守难攻。这个负向岩洞就是方腊洞,可屯兵千人。峰顶上还有天池遗迹。地上这些残砖碎瓦仿佛向我们诉说久远年代惨烈的战事。后来,方腊设计巧退敌军后,又移师浙江了。

丹霞长廊,齐云山的丹霞地貌特点是前山秀丽后山雄浑,此处的山崖横亘千米,崖身似刀削斧砍,通体呈赭红色,有壁立万仞之势。这段丹霞长廊,是造山运动导致的山体两次抬升所形成的节理发育,并通过风化后造就的。由于长廊处丹崖内切,是典型的“负坡”,人走在下面会产生强烈的被压迫感,但同时也会让人对大自然伟大的力量产生敬畏心。

现在我们登上了585米的最高峰,齐云山便因此峰而得名。最高峰上原建有碧霄庵与藏经阁等建筑。从这向北,能遥见黄山的天都峰和莲花峰。

各位朋友,齐云山景区的游览行程就到此结束了,非常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这次的行程虽然结束,但希望各位对齐云山景区的记忆是永远的,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继续关注齐云山景区的发展和变化!也欢迎大家能够再次来到齐云山景区休闲、度假!谢谢大家!


用户点评
我要点评:
称呼:
姓名:
     您对该文章的评价:
点评内容:
 
  
黄山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黄山旅行社-黄山地接-黄山地接社-黄山地接旅行社-黄山旅行社电话
 竭诚为您服务,提供优质的服务,黄山旅行社线路品质旅游地接,欢迎洽谈业务
黄山旅行社免费电话:0559-2121660      联系人:张建慧18905599688    传真:0559-2325298  投诉电话:12345
 黄山旅行社公司地址:黄山市屯溪前湖路18-1号春秋写字楼   网站备案:皖ICP备18014645号-4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及时提醒,我们会尽快处理
  • 客服热线
  • 18905599688

加微信咨询